图片全国配资炒股门户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、爱因斯坦出生时(1879年)头部明显大于普通婴儿,母亲保利娜曾偷偷担心他有健康问题,直到医生确认“脑部发育正常”才放下心。
2、他3岁才学会说话,且习惯先在脑中组织完整句子再开口,邻居曾私下议论“这孩子反应有点迟钝”,家人却发现他对“为什么指南针总指一个方向”这类问题格外执着。
3、8岁时拒绝剪头发,坚持留着过耳的长发,理由是“剪头发浪费时间,不如用来读科普书”,直到12岁进入中学后,在父亲劝说下才逐渐改变发型。
4、16岁写下第一篇科学手稿《关于磁场中以太状态的研究》,当时他还没上大学,手稿中已隐约出现“对传统物理框架的质疑”,现藏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。
5、首次报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)时,因法语、生物、历史等文科科目不及格落榜,只能去瑞士阿劳中学复读一年,补修文科后才成功考入。
6、大学期间经常逃课,躲在图书馆自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,同班同学马塞尔·格罗斯曼(后来帮他解决广义相对论的数学难题)成了他的“笔记代购”——每次课后把笔记借给他抄,他才勉强通过考试。
7、博士论文最初题为《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》,因导师认为“内容太浅显”被要求修改,最终改为《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》,1905年发表后,引用次数远超他同期的狭义相对论论文。
8、26岁才拿到博士学位,比同班同学晚了1年,因为他曾因“论文修改次数过多”与导师发生争执,差点放弃答辩。
9、毕业后找不到学术工作,靠格罗斯曼父亲的关系,才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谋得“三级技术员”职位,这份工作让他有时间在业余研究物理(“奇迹年”的5篇论文多写于此时)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0、1905年“奇迹年”发表的5篇论文中,他自己最满意的不是狭义相对论,而是《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》(提出光电效应)——因为这篇论文“首次把量子概念引入实验解释”。
11、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,颁奖词只提“光电效应定律”,对相对论只字未提,因当时诺奖委员会部分成员认为“相对论缺乏实验验证,太抽象”。
12、广义相对论的关键数学工具“黎曼几何”,是他36岁时临时自学的——此前他因数学基础不足卡住半年,最后靠格罗斯曼推荐的数学家协助才突破瓶颈。
13、晚年花20年研究“统一场论”,试图把引力和电磁力统一成一种力,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修改手稿,但终未成功,这些未完成的手稿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。
14、1939年曾建议美国研发原子弹(怕纳粹抢先),但1945年广岛被炸后,他公开忏悔:“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,我不该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。”
15、成年后几乎不穿袜子,给第二任妻子艾尔莎的信中写:“袜子总在脚趾处磨破,还勒得脚疼,光脚穿皮鞋更舒服”,只有参加白宫宴会等正式场合才勉强穿袜子。
16、热爱帆船运动,但技术很差,1920年代在柏林哈弗尔湖航行时,曾因忘记收帆被风吹翻船,差点溺水,后来朋友调侃“他的帆船总比他的理论更'颠覆’”。
17、小提琴水平达专业级,尤其爱拉巴赫的《无伴奏小提琴组曲》,思考物理问题时会即兴拉琴,助手说“他拉琴时突然停下来动笔,大概率是想到了公式”。
18、晚年成严格素食者,1950年在信中解释:“看到屠宰场里动物的痛苦,我再也无法把肉放进嘴里——这不是道德绑架,是内心的自然选择。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9、不喜欢看电视,1950年代美国普及电视后,他对朋友说:“这东西会让人变懒,失去深度思考的耐心”,家里的电视只用来偶尔看新闻。
20、不用计算器,再复杂的数学计算都靠钢笔在纸上演算,他说“手写能让大脑更专注,更容易发现计算错误”,书房里堆满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。
21、第一任妻子米列娃·玛丽克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,也是位物理学家,两人早期曾合作研究“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”(狭义相对论前身),但婚后因米列娃放弃事业,两人矛盾渐多,1919年离婚。
22、第二任妻子艾尔莎是他的表姐(母亲的侄女),艾尔莎的女儿玛戈特后来成了他的秘书,一家人在普林斯顿过着低调的生活,艾尔莎1936年去世后,他再未结婚。
23、与居里夫人是挚友,1911年索尔维会议上,两人因对量子力学的看法争执,但私下仍频繁交流,1913年爱因斯坦还曾为居里夫人辩护,反对当时对她的性别歧视(有人说她“靠丈夫的名气”)。
24、1952年收到中国青年的来信,询问“如何学好物理”,他回信建议:“不要死记公式,要理解公式背后的思想;不要怕犯错,错误是科学的阶梯”,这封信现藏于中国科学技术馆。
25、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,政府邀请他担任第一任总统,他拒绝说:“我没有政治经验,也不懂管理国家,当总统会耽误科研,更会辜负以色列人民”——这是历史上少有的“拒绝国家元首职位的科学家”。
26、去世后(1955年),病理学家托马斯·哈维偷偷取走他的大脑,切成240块保存,计划研究“智力与大脑结构的关系”,这一行为直到1978年才被公开,哈维因此被医院开除。
27、书房里挂着两幅肖像:牛顿和甘地,他说“牛顿教会我探索自然,甘地教会我敬畏生命”,晚年常对着甘地肖像思考“科学与和平的关系”。
28、去世前一天(1955年4月17日)全国配资炒股门户,他还在病床上修改“统一场论”手稿,护士劝他休息,他说:“在有限的时间里,能多靠近真理一步,就是最大的幸福”——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华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